关于强化创新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见
华南农办〔2005〕81号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学校2005年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研究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研究生教育是我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形式,是我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和“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
我校自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经过“九五”和“十五”“211工程”建设,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重点学科不断发展,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培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至2004年底,在校研究生数已达到了2800多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点35个,硕士点60个,成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高校之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特别是广东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校研究生教育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博士和硕士授权点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我校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师资、教学条件方面,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创新成果方面,在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与形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亟待我们进一步改进提高。
二、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
(一)继续深化研究生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研究生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明确界定校院两级研究生管理权限,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建立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研究生招生、学籍、培养、论文答辩、学位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等工作逐步转由各有关学院负责组织实施。
各学院要切实加强研究生管理,把研究生管理当作学院的一件重要工作来抓。要明确一位学院领导负责本院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编制,研究生人数在200人以上的学院设置1名专职人员或2名兼职人员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秘书工作;研究生人数在200人以下的学院设置1名兼职人员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秘书工作。
研究生处(部)要进一步加强全校研究生教育的宏观管理与指导。学校各职能部门要为研究教育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主导作用
建立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和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励制度,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培训工作。根据研究生规模的增幅适当增加研究生导师数量;加强研究生导师遴选的管理;做好导师岗前培训和经验交流组织工作;建立激励机制,让导师带好研究生、多带研究生、出大成果;鼓励、支持、要求研究生导师积极参加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制定指导研究生的相关规定。
进一步鼓励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学位论文,对获得全国及广东省优秀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及其导师加大奖励力度。对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及其导师各奖励10万元;该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的,可以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对获得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及其导师各奖励5000元;获得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及其导师各奖励2000元。
开设研究生导师论坛,交流研究生培养经验,研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动态和发展方向。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学术道德建设。加强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在学术道德建设中的监督作用。完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管理制度。坚持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的教育。坚持和完善新增研究生导师上岗培训制度,未参加上岗培训的新增导师原则上不得招生。
(三)严格把好“三关”,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把好“入学”关,努力争取优质的生源。认真研究和探讨入学考试和考核的改革;加强招生宣传,吸取更多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重点农业大学的优秀研究生生源,积极稳妥地做好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生的工作。
把好“中期管理”关。规范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明确不同类型的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求,规范课程数量、研究形式、论文撰写、学分要求等各个培养环节;加强课程管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督导,加强和完善教学考试制度;改善教学条件;加强研究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外语教学;严格规范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分流、论文中期检查、论文的规范撰写等工作。
把好研究生的“毕业”关。切实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组织论文预检查,在论文答辩前,每位导师都要向所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汇报自己指导的研究生论文进展情况;严把论文答辩关,规范论文答辩工作,建立专家库,严格执行答辩程序;严把论文审查关,各学院要切实做好论文质量的把关工作;加强论文的抽查,对已经答辩的论文,学校和学院要组织抽查,在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通知导师本人,提出警示。
(四)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和管理。采取措施,杜绝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出现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
三、积极贯彻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对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就是要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改善培养条件,促进资源共享;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把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做出贡献。
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研究生、导师和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改革,改善培养条件及提高培养质量。
(二)积极探索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要从培养体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教案,培养方式,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导师指导方法,学位论文标准,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三)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列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学科建设,搭建坚实的研究生创新平台
将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培养创新能力、多出创新成果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重点学科评估和博士点硕士点评估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我校“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在培养研究生中的作用,加快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
(四)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
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必须与学校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学校要建设更适合于我校学科发展的科研平台,加强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为研究生做出创新成果和高水平学位论文提供科研优惠服务,为研究生和导师做出创新科研成果提供更好的条件。
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利用社会资源共建多种形式的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新建10个校外研究生科研基地,让更多的研究生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科研,从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位论文水平。
(五)加强研究生的学术交流
设立博士生学术论坛,促进研究生创新研究的交流,定期组织博士生的学术交流活动。学术论坛以博士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导师和著名专家对学术论坛的指导作用,使博士生从中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多出创新成果。
建立博士生科研访学制度,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设立博士生科研访学基金,鼓励导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进行多方面合作,创造条件与校外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合作培养研究生。
(六)加强研究生教材的建设,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积极鼓励研究生任课教师编写适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教材。对获得“全国研究生用书”教材的主编者予以资助,并设立资助编写出版研究生教材的基金,每年资助不少于5套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出版。按照《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采取更有利于课程开设、课程修读的具体措施,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四、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充分认识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生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并贯穿于培养教育的全过程。研究生培养和管理部门、全校教职员工尤其是研究生导师应站在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认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落实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
(二)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由学校职能部门、学院党委、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会组成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形成学校职能部门、学院党委、学科负责人亲自负责,学院党委主管书记、研究生专兼职辅导员、研究生导师亲自抓的工作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明确工作责任,鼓励干部、教师和导师主动参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素质。
(三)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党组织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教育研究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自觉地“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在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奉献力量。在研究生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加强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条件成熟的学院可尝试按学科、专业或学术梯队纵向建立研究生党支部。以建设良好学风作为当前研究生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
(四)以科学精神的培养为切入点,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教育研究生忠诚科学事业,培养研究生求实、求真、求是、求新的科学精神,自觉抵制唯心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反对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依托研究生高层次科学文化教育的优势,在教学和科研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研究生科学精神,把科学精神的培养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五)充分发挥公共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和导师的表率作用
充分发挥公共理论课在教育研究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全面加强研究生公共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促进研究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学识学风等方面的表率作用。进一步完善导师遴选和培训制度;制定导师教书育人行为规范;健全导师教书育人奖惩激励机制和实施办法,调动导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六)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秀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置专兼职人员,增加投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发挥“三自作用”,强化社会教育,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
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作用”,加强对研究生会组织和研究生社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健康向上、广大研究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文体活动。
强化社会实践教育,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理念,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认真探索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途径。坚持每年暑期 “三下乡”活动;积极组织研究生围绕基层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探讨研究生挂职锻炼的实践模式;组织“博士生报告团”,积极引导和支持研究生开展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学校设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并列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用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培训与管理、研究生实践教育、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研究生各项活动的开展。